志佳陽大山 Day1
3/1日攀登志佳陽大山回來後;兩條腿痛到現在還沒好!只能說年紀大了,再不積極鍛鍊肌肉,脂肪將佔據肌肉原來的位置囉。這次單攻和上次攻四秀時隔兩年,除了體能狀況明顯變差外,肌耐力亦明顯不足。更慘的是志佳陽在百岳可單攻的山頭中是出了名的"硬"。實不該在"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的情形下,選這座山當復出攀登的第一座百岳,難怪爬完回家後的狀況特別多。
回顧2011年攻四秀的過程中,在品田山上誓師的成員是建德、阿成、天丁和我。天丁因二月剛喜獲麟兒,所以沒跟上這次的志佳陽。根據誓言;我們四人要"一起"完成百岳攻頂計劃並拍照存證。回想這次單攻志佳陽的點點滴滴,天丁下次要找我們重登,看來要費很大力氣才請得動吧,哈哈~
這回天丁的位置由國慶兄暫時代替,他雖是百岳新手但體力很好,加上每個月都有登山的記錄,本次行程中常常都是他一人在前獨走,我們三人在後苦苦追趕。
早料到二二八三天連假天氣好的話高速公路會大塞車,所以特別提早從新竹出發到台北和建德他們會合。無奈時間東Delay一下,西Delay一下,等到新店載了阿成要出發往宜蘭時;才發現雪隧大塞車,造成無法上高速公路,只好改走一般道路至坪林,再轉接北宜至宜蘭。
#01 蘭陽平原
在北宜下九彎十八拐快到宜蘭時,發現路邊較開闊處停了一堆車,基於湊熱鬧的心態,我們也停下來拍照留念。
#02 司界蘭溪(四季蘭溪)吊橋
由於我們的交通工具是四輪驅動的休旅車,所以可直接下到登山口旁的希瑪農莊停車場,省去了停在平等國小,再徒步走到登山口這段約15分鐘的路程。坐在車上看著這段陡下的水泥路,心裏真慶幸回程不必揹重裝走這段路。
#03 登山口合影
根據Google Map提供的資訊,這裏海拔高度是1565公尺。我們一行人下午3:40左右揹著重裝出發,目標是3.1KM外,海拔1720公尺的營地。
#04 噴水柱
大概是歡迎我們這群久違的百岳登山客吧,路旁水管噴出水柱賞大家一陣清涼的水霧化去來自都市的煙塵。
#05 流籠
半空中緩緩移動的流籠,述說這看似靜謐的山林背後,隱隱透著商業氣息緩慢地流動著。
#06 延溪行

只有開頭的小小一段路會在司界蘭溪河床上行走,後序多走在平坦的林道或步道上。可以說第一天的行程即使揹重裝還是很快樂地。
#07 司界蘭溪一景
#08 農場工人
從司界蘭溪河床爬上來第一個看到的;便是在農場上辛勤工作的工人。
#09 歧路
#10 正路
穿過農舍後分左右兩條路。左邊上坡因有登山隊綁的標記,我們略微遲疑後便選擇左邊上坡路段。幸運的是;爬到半山腰被底下工作的農場工人發現走錯路了,及時提醒我們回到右邊的正路上。
#11 垃圾
荒山裏突然看到這麼一大片垃圾還真讓人怵目驚心呀!
#12 跌倒
拍這張照片的同時,鏡頭中的建德被果樹低矮的樹枝卡到背包以致於跌倒在地。拍完照發現後趕快跑過去,他因為背包的重量倒在地上爬不起來的樣子,惹得我邊笑邊拉他起來。
#13 續行

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前行。
#14 樹根
#15 佇足遠眺
這張是站在旅程中第一座鐵橋上拍的。兩旁沒有護欄,底下是三、四層樓高的河谷。我得小心因貪戀美景拍照,走得太靠邊而掉下去的風險。
#16 趕路
#17 叉路
這次叉路的標示很明確,延著路牌指示往前直行就對啦。
#18 解放
還有什麼比在大自然中,邊聽著潺潺溪流聲,邊看著溪旁美景,邊解放來得有暇意咧?
#19 溪邊美景1
#20 溪邊美景2
#21 管線與農地
在深山裏突然看到一堆橫過溪谷的管線及大片待種植的菜園,尤其這是在司界蘭溪流域---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保護櫻花釣吻鮭而立牌禁止進入的地方,感覺還挺突兀的。
#22 農地
夏天再來或許可看到一顆、一顆青綠的高山蔬菜吧。只是這農藥或肥料殘餘物質流到下方的司界蘭溪中,會不會對國寶魚產生不良的影響咧?
#23 國家公園告示牌
從看到這塊告示牌後往前走,真的都看不到農民耕作的痕跡了。
#24 路標
只剩下"快樂"的登山前輩,給後來人留下指路的標誌。
#25 鐵棧道
根據網路上資料得知,這裏在十二月楓紅時節會很美麗,加上少人知道此景點,或許今年楓紅時可安排行程來此探秘。
#26 鐵棧道合照
走在帶有微微彈性的鐵棧道上別有一番感覺,加上溪流兩旁的美景不絕,天氣和宜蘭市區相比顯得風和日麗許多,大夥臉上忍不住都掛滿了笑容。
#27 手機收訊
手機在此收訊總是斷斷續續的,有時可3G上網,有時卻連一點訊號都沒有。不過GPS定位是正常的,因為我全程都開著"我的足跡"APP記錄旅程經過。順便提醒一下,手機求援號碼是"112",在收不到訊號的山區都能撥通。當然;先決條件是手機要有電。
#28 司界蘭溪支流
#29 攀繩
第一天的行程只有一小段比較難走需要攀繩。和明天會遇到的行程相比,只是"一塊小蛋糕"。
#30 路邊不知名植物
#31 彎腰拉筋
身體打直彎腰前傾;利用背包重量可以有效拉動僵直的筋。要注意的是背包太重的話,彎腰動作要慢慢的以免拉傷。
#32 水管
延路均可看見這些海碗般粗的水管,猜測是用來灌溉下游菜園的吧?
#33 小蝸牛登山隊
回想多年前往事;當初創隊隊長"鴨子"會取這個隊名,一方面是認為爬山不需要快(現在要快也快不起來,可見隊長早有先見之明),一方面是取大、小霸連起來的側影有點像蝸牛的樣子,而我們登山隊就是某年(忘了那一年)元旦,在九九山莊上成立的。
#34 營地
抵達時間是下午5:20左右,花了約一小時又四十分鐘。嗯~有符合小蝸牛隊名的期待。
#35 路線圖
附上"我的足跡"(手機APP)記錄下來的路線圖,可以清楚看到第一天行程均延著司界蘭溪支流谷地前進,高低落差只有兩百公尺。雖然兩年多沒爬百岳,雖然揹著重裝,但這樣的行程不禁讓我有了錯覺,以為爬百岳變容易了呀。殊不知明天的行程才是挑戰,今天只是錯覺!
#36 志成獨照
背包放下後拿著相機開始四處亂拍,或個人獨照、或活動記錄、或攝影創作...。
#37 司界蘭溪(四季蘭溪)支流
重得要命的腳架只派上一次用場,考慮下次攀登百岳時還要不要再揹它。或許到了下次又忘記揹它的痛苦,一樣傻傻地揹上山,就怕拍美景需要時;漏了它無法拍攝。
#38 休息
#39 洗菜
稍稍休息後大夥開始準備搭營、煮晚餐。圖中的阿成在洗"土豆"。"土豆"是對岸的說法,我們這邊的說法是馬鈴薯。
#40 煮晚餐
建德和天丁是我們隊上唯二的大廚。這次天丁沒來,煮飯的重責大任自然落到建德身上。
#41 夜晚
山裏天黑的很快;四週圍一下都暗了下來。本來還擔心山上會冷,可一方面我們在樹林子裏紮營風吹不進來,二方面這裏海拔不算太高,氣温還有八、九度不會感到太冷。
#42 炊煙裊裊
伴隨著炒鍋熱油的滋滋聲,一股菜香迎面撲鼻而來。原本不覺得餓的我,這時也忍不住食指大動想大快朵頤一番。
#43 不速之客
忽然草叢中發出聲響,仔細一看居然是黃鼠狼(不知確實的名字是什麼貂)也來湊熱鬧,看來是受了我們的菜香引誘而現身的。
#44 晚餐---高麗菜
這鍋菜炒的太香;等飯都吃了一半才想起忘了拍照,相機拿起來拍時就剩這模樣。
#45 晚餐---咖哩雞
雖然我吃素;但在山裏資源缺乏,且其他人都吃肉的情況下,無法吃純素改吃肉邊菜。像這鍋咖哩湯拌白飯亦是道可口的菜餚。
#46 晚餐---玉米濃湯
不過這道湯的瘦肉太多以致於腥味太重,只好意思、意思喝了一碗交差了事。
由於晚餐後時間還早(約6:40),原本想找個地方拍星軌的,無奈樹林太茂密;滿天星斗被擋在林子外只好放棄,還是早點睡覺恢復體力比較實在。明天行程預計凌晨三點起床,四點出發。
二年多沒有睡帳蓬的我原本以為會很難睡,結果一方面林子裏很安靜,一方面海拔不高,高山症的症狀(2500公尺以上)不明顯。一夜無話;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