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基礎心得整理

攝影進入數位化後;學習方式較底片機時代方便許多,大家會發現即使是新手在操作相機一陣子後也能有不錯的作品出現。不同現在拍數位機的方式,以往拍底片機前往往都要先K過一、兩本攝影書籍後,才會拿起相機拍照。畢竟買底片、沖印照片在在都要花錢,不可能在基本攝影原理沒搞懂前,就拿起相機亂按快門!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數位時代被完全徹底的巔覆了。利用即時影像顯示,拍攝者可以在按下快門後馬上就知道作品的效果呈現。底片機時代相當難學的「正確曝光效果」,在數位時代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解決。其他包含被攝物準焦與否、構圖細節等資訊,更可以在放大LCD影像後得到檢視。由於學習變得方便,一時之間人手一台DSLR就成了全民運動。

因應數位時代攝影方式的變化,試誤法(Try and Error)的拍照學習方式也變得可行。針對這樣的轉變,對於新手;個人提供一個簡單的攝影標準作業流程請大家參考。本流程主要是針對風景攝影而訂。希望藉由學習這個簡單的操作流程,進而將基本攝影觀念內化為思想的一部份,以後遇到較複雜的題材便能舉一反三,針對不同的拍攝題材建立起自己習慣的攝影SOP。

這系列文章大概會分成兩大部份來說明,一部份是拍攝階段說明、另一部份是數位暗房階段,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後製。拍攝階段相機(Nikon D90)機身的設定均為RAW檔拍攝、自動白平衡、調控檔為鮮艷模式、Active D-Lighting Auto。接下來是細節內容的說明。

(一)拍攝階段:
1.焦段:
當機身與鏡頭組合後,大部份的人會操作的可能就是鏡頭的變焦環。當然;這是猜想大多數的人都採Kit鏡的假設。接著會把眼睛湊向觀景窗瞧瞧,看看透過鏡頭望出去的景色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個人認為首推視野。

1.1視野:
底下分別是站在原地以12、18、24、35、50、70、100、150等不同焦段所看出去的視野圖。不同的鏡頭焦矩所能含蓋的視野率並不相同。短焦矩的看得景多些,長焦矩的看得景少些,故攝影SOP的第1步就是依照想獲取的景物特點,決定要用什麼樣焦矩的鏡頭拍攝。



















1.2透視:
決定鏡頭的使用焦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透視的變化。廣角鏡頭(DX 12mm-24mm)的透視變化較大,標準鏡頭(DX 30mm-35mm)的透視變化較像人眼所見,望遠鏡頭(DX 50mm以上)的壓縮感則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底下由圖片來顯示其中的差異。

使用DX 12mm的焦距的鏡頭可以發現,近距離的欄杆比例被不正常的放大了,相對地;遠距離的欄杆比例顯得小很多。這樣的特性常被攝影人拿來運用,藉以突顯近景主題。






















相對地DX 35mm焦距的鏡頭特性,其透視變化就跟人眼看到的差不多。也因為有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好處,所以很多攝影前輩會建議新手一開始學構圖即以此焦段的鏡頭優先考量。



















最後是DX 105mm的焦距的鏡頭特性,其近景與遠景間的距離感被不正常的壓縮。加上視野率小的關係,常被攝影人運用來簡化複雜的拍攝背景。



















2.拍攝模式:
相機機身一般都會提供PASM等四個模式供人選擇,故攝影SOP的第2步便是決定要用何種模式操作。省略P模式(個人不曾使用)外,僅針對其中的A、S、M來做說明。

2.1 A模式(光圈先決模式)
顧名思義;光圈先決的操作方式就是由使用者決定光圈數值後,機身會自動配上一對應的快門速度。即然光圈數值是由使用者來決定,我們就該了解不同的光圈數值所呈現的畫面變化為何?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調整光圈數值所造成的變化,除了入光量會變動之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景深的變化。如上面圖組所示;f/2.8畫面中清楚的範圍最少,糢糊的範圍最多,此即為一般攝影人所謂的「淺景深」。當光圈愈縮愈小(光圈數值愈大,入光量相對愈少,每級相差一倍的入光量),清楚的範圍也愈來愈大。攝影人於是利用大光圈、淺景深的特性,突顯想表逹的主題。而小光圈除了可對拍攝現場環境做適切的交代外,在不方便精確對焦或需要快速對焦的場合,適時的縮光圈可確保主題呈現清楚的畫面。


2.1.1景深預觀:
另外大部份的相機都有提供景深預觀鈕,方便使用者在未按下快門前,即約略了解該光圈的景深範圍。底片機的時代這個功能很常用,到了數位機時代用的人反而不多。


2.1.2安全快門:
由於光圈先決是由機身自動配置快門速度給使用者使用。是故使用者需了解到一件事,就是機身配置的快門速度一旦低於「安全快門」,拍出來的照片就有可能因拍攝者「手震」而糢糊!

計算安全快門的方式很簡單,就是1/焦距s。如果是DX機身的話則是1/(焦距*1.5)s。舉個例子來說;當使用100mm的焦矩來拍照,在FX上的安全快門就是1/100s、DX上的安全快門則是1/150s。

拜科技進步所賜,現代的鏡頭大廠均會出產防手震鏡頭。不過拍攝者需了解一件事,所謂防手震鏡頭並不能100%的消除手震問題。只能說該功能開啟後,相片成功機率會比沒有防手震功能的鏡頭高很多。重點還是拍攝者要多練習穩定地持有相機才是根本之道。

2.1.3 ISO調整:
一旦機身配置的快門速度過低,超過了拍攝者可以穩定手持的速度,接下來便需進行「ISO調整」。簡單的說明ISO調整確實可以有效地提升快門速度。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高ISO會造成影像品質惡化的問題不能不注意。


















ISO100 1/10s

















ISO200 1/20s















ISO400 1/40s
















ISO800 1/80s
















ISO1600 1/160s
















ISO3200 1/320s
















ISO6400 1/640s



















可以發現愈高ISO的畫面質感愈差!以風景攝影而言,為注重後製時的畫面質感,在安全快門許可的情形下儘量以愈低ISO來拍攝,當然有特殊的畫面需求這項原則亦是可以被打破的。

2.1.4 曝光延遲模式:
當快門速度慢到1/20s以下時,建議最好上腳架來拍攝(以風景攝影而言,能養成時時都用腳架拍攝的習慣是最好不過)。要提醒上腳架有兩點事項須注意,不然拍出來的照片還是有可能糢糊!第1點;鏡頭或機身防手震的功能要關閉。第2點;曝光延遲模式打開,可減少因反光鏡升起所產生的振動。


















2.2 S模式(快門先決模式)
快門先決的操作方式就是由使用者決定快門數值後,機身會自動配上一對應的光圈數值。即然快門數值是由使用者來決定,我們就該了解不同的快門數值所呈現的畫面變化為何?底下的圖組是由相同光圈,不同快門及不同ISO所攝。

1/1000s ISO6400
















1/500s ISO3200
















1/250s ISO1600
















1/125s ISO800
















1/60s ISO400
















1/30s ISO200
















1/15s ISO100



















調整快門數值所造成的變化,除了入光量會變動之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對動態被攝物的表現。如上面圖組所示;1/1000s畫面中水珠是被凝結起來的,隨著快門速度愈調愈慢,水珠也表現得也愈來愈像水流。攝影人於是利用高速快門來凝結被攝物的瞬間動作。利用慢速快門來製造出物體流動的感覺。

2.2.1景深預觀:
當拍攝者決定了快門速度後,機身便會自動配置一光圈數值。這時拍攝者便需使用景深預觀鈕,約略地了解該光圈的景深範圍。如果景深過淺,就要小心主題無法全部清晰完整的呈現出來。

2.2.2安全快門:
即然快門速度由拍攝者來決定,那麼安全快門的問題就需由拍攝者來注意,詳細說明請參閱2.1.2。

2.2.3 ISO調整:
一旦機身配置的光圈數值過大,使得景深不夠深,被攝物無法全部清楚地呈現。接下來便需進行「ISO調整」的操作。詳細說明請參閱2.1.3。

2.3 M模式(手動模式)
手動模式的操作方式就是由拍攝者自行決定光圈、快門值。在某些會干擾測光的拍攝環境下(如刷黑卡,夜景),就必需轉換至此種模式,方得進行拍攝動作。

2.3.1光圈、快門對應表:
雖然各組的光圈、快門數值不同,但只要各組合均通過測光錶的中心點,即代表曝光量都相同。














2.3.2 B快門:
當快門時間超過30秒時就必需使用B快門。啟用B快門有兩種方式;第1種是快門線,第2種為遙控器。快門線使用方式是按下快門、Lock住快門、鬆開快門。遙控器使用方式是按第一下快門升起,按第二下快門即關上。

3.對焦模式:
3.1 對焦模式選擇相機機身一般都會提供單點動態區域自動區域等三種對焦模式供人選擇,故攝影SOP的第3.1步便是決定要用何種模式操作。





















一般來說風景攝影採單點對焦模式,配合十字鍵調整對焦點來對焦即可。因為小光圈景深較深的關係,有時因構圖需要主題沒有落在對焦點上,但拍出來照片一樣很清晰。

3.2 對焦伺服選擇相機機身一般都會提供自動單次連續(AF-AAF-SAF-C)等三種對焦模式供人選擇,故攝影SOP的第3.2步便是決定要用何種模式操作。


一般來說風景攝影均採單次伺服模式即可,當拍攝動態主題或追焦時才需要採連續伺服模式。

4.測光模式:
4.1 測光模式選擇相機機身一般都會提供矩陣中央重點點測光等三個模式供人選擇,故攝影SOP的第4步便是決定要用何種測光模式操作。

4.1.1 矩陣測光:
攝影中最常採用的測光模式便是此種模式,對於以風景拍攝為主題的攝影人更是如此。

4.1.2 中央重點測光:
風景攝影中較少採用此種測光模式。

4.1.3 點測光:
當拍攝的風景主題明亮反差很大時,便需以此種模式測光,以了解亮暗部相差多少EV,以利後序攝影技法的操作。


在實際的操作經驗上(Nikon D90),將3種測光模式均微調1/6EV的亮度有助於獲得較明亮的照片。



















5.構圖:

攝影SOP的第5步便是決定畫面靈魂的動作,也是最重要的動作---構圖。有別於一般構圖原理原則書籍的講解,個人要強調的是在進行「構圖」當下會做的動作。

5.1 尋找趣味:

5.2 左右跑位:

5.3 高低角度:

5.4 旋轉機身:

5.5 注意背景:


6.曝光:

6.1 曝光圖示之判讀:攝影SOP的第6.1步,便是快門釋放鈕按下後,作品在LCD上呈現的結果判讀。這個步驟是「試誤法」的精華所在。能在此步驟正確的判斷作品成果好壞,便能減少後序在數位暗房上所花費的時間。

判斷項目有三項「有無合焦」、「有無雜物入鏡」、「有無曝光準確」等。前兩項可用LCD zoom in的方式來判斷。最後一項則藉由下列圖組說明。





















在實際的操作經驗上(Nikon D90),將LCD亮度設-1才不會造成畫面和電腦螢幕(已校色過)上的結果相差太大。

6.1.1 高光判讀:
首先是高光模式的判讀。當畫面亮部細節消失的缺陷發生時,機身會在發生區域的LCD上不斷閃爍提醒。如果此區域剛好為主題所在,或會影响構圖美感,則需減少曝光值後重新拍攝。



















6.1.2 正常曝光判讀:
接下來是色階圖的判讀。正確色階圖的呈現,應該是亮部(右方)至暗部(左方)都均勻有數值,不會偏向一方。


















6.1.3 暗調判讀:
當畫面呈現暗調時,色階的分佈會偏向左方。若嚴重曝光不足,則最左方數值會高高隆起,此時建議增加曝光值後重新拍攝。


















6.2 加減EV值:
攝影SOP的第6.2步,當使用P、A、S操作模式時,可利用加減EV的方式改變相機曝光值。依據曝光圖示判讀的結果,如發現有過曝現象發生則-EV值。反之;有曝光不足的現象則+EV值。 要注意的是在M模式下需將此EV值歸零,以免造成測光上的誤判!

以上6個步驟便是個人風景攝影的SOP。當發現拍攝狀況不如預期時便重複上面1~6個步驟,反覆操作,直到拍出個人滿意的作品為止。當步驟愈熟悉代表對攝影理論愈了解,這時便能因應不同拍攝條件,變化出更多新的攝影SOP。

至於原本要說明的後製內容,因為篇幅的關係留到下篇文章再和大家分享。以上內容便是多年前擔任公司攝影社長,和社員們分享的心得整理,希望對攝影新手能起到幫忙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